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乡党史方志网 > 方志研究 >

编纂方志的不易与时代用意

来源:《展望》2024第3期 浏览:25 时间:2024/5/29 分享:

修志问道,鉴往未来”。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三方面记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奋斗史,成为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自西汉两千多年来,中国的地方志编纂从未间断,是历朝历代保存历史智慧、资社会之政、育社会之风的基础和重要保障,成为当今世界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方志编纂的体例与形式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地方志书是“百科全书”。“知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修志人艰辛努力,历经数十载编史修志,数易其稿,终铸成书。通过志的体裁,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展示出来,以志体为主,采用编、章、条目体例,设置上限与下限,篇目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归类设置。为体现事物的宏观面貌及因果关系,大部分编、章下设无题序,使用部分彩色图片于志书之中,黑白图片和图表随文,为方便检索书尾设条目索引。志书大部分采用语体文,寓观点于叙事之中,行文力求严谨、朴实、简洁。入志人物为本地域内外有影响力,具有一定职务、职称、功绩、荣誉称号等,以本地域正面人物为主,兼有在本地域工作过的外籍人物,坚持以事系人,生不离传的原则。看看这些工序可想而知,编纂志书是一个系统的庞大工程。

旧方志作为地方珍贵的古籍,要合理开发挖掘利用好。旧志是研究一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比不可少的资料,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年来,新乡市方志工作部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挖掘、整理旧方志档案资料,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难题急需要破解,有些旧志历经战火、洪水、地域区划调整,几近绝迹,旧志整理主要有影印、校勘、标点、注解和翻译等几种形式。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地方志时代价值

地方志凝聚了中华民族“精、气、神”和民族力量,铭记历史,赓续红色血液,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自强不息作风、守望相助的大爱之心等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牧野大地编纂出版弘扬爱国主义的本地区具有独特的影响力的红色教科书,作为小学生们的辅助教材。大力倡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黄河文化,为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坚实基础。

记一方要事,明地区要情,知发展之要,资政是地方志的重要功能之一。古往今来,地方志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政区划变更论证、大型项目立项等提供了资料支撑。多年来,新乡市各级领导特别重视地方志工作,地方志在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志作为官方文献,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但一直以来在社会大众中的普及度和认知度并不高,利用程度与其他资料相比更是相形见绌,真正使用者多为相关专业人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为让地方志真正发挥重要作用,助力社会发展,全国各地方志部门都在不断探索,积极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

方志馆是收藏研究和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宣传展示国情、地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方志文化的集中展示基地,同时也是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们在这里看志用志,感受方志文化中的精神力量,接受传统美德洗礼,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新乡市建设好用好方志馆,全面发挥其功能作用,对提升方志文化影响至关重要。新乡市还有许多村庄都建立了村史馆,免费对外开放,通过参观村史馆,使得村民重新拾起曾经的往事回忆和留恋,感受到独特的精神归属感。为了激发这种情感共鸣,除了使用老图片、老物件、老故事等真实元素外,还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高科技技术等非传统手法展现,增强村史馆体验感,加强村史馆和村民有效进行互动,引起村民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只有知志,才能用志

受众少、社会认知度不高一直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只有知志,才能用志。因此,为避免方志走向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命运,让方志活起来,让群众知志用志,新乡市党史方志部门每年定期开展方志“七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使群众可以在学校图书馆、社区等地方轻松查阅到地方志书。新乡市方志部门积极参与开展大规模送书活动,社会影响力具大。开展方志文化宣传活动,《新乡市志》、《新乡年鉴》、《史志新乡》系列丛书、《新乡大事》等地方志成果普及,介绍方志文化和工作成果,社会反响较好。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已经普及,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学习强国等新媒体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不断变化。新乡方志部门顺应时代潮流,通过传统方式和应用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积极开展方志文化宣传和方志成果开发利用,制作纪录片《循良廉吏》《汲冢竹书》等大量影视作品,把地方志书搬上了电视银屏,社会反映强烈,点击率极高,社会反响较好。

近年来,新乡方志部门出版的多种书籍均已配制光盘随书附录或及时将电子书上传至单位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媒体,方便读者在线阅读和下载浏览。新乡方志部门还通过与新乡日报、新乡广播电台、河南省师范大学图书馆等媒体和高校合作,为他们提供新乡地情资料,通过扩大方志成果应用的方式提升方志文化影响力。此外,新乡市也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志文化,发布新乡地情相关资料及文章。用生动的语言,让方志可看、可听,满足多方面爱好者需求。

四、锻造队伍、打造精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乡市曾是平原省省会(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成立,省会设在新乡市,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撤销),为地方志事业人文积淀得天独厚。新乡市地方志工作历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和统筹推进,尤其是在近年来,大力实施“业务培训”,全面实现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发展,河南省地方志系统更是把队伍建设放在维系方志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环节加以推进,致力于为地方志事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保障和深广绵长的智力支撑。同时抓好全省、全市地方志领军人才、专家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发展,分类建立志书编纂、年鉴编纂、研究应用等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新乡市党史方志工作更是坚持全市“一盘棋”,下好业务培训这招“先手棋”,以“实干”和“慧干”为立足点,着力增强培训形式的多样性,着力扩大培训范围的覆盖面,着力增强培训目标的针对性,创新性探索出一整套业务队伍培训运作机制。全市地方志系统按照分层次、分类型的培训思路,整合以干代训、以会代训、专题培训、进修研学等培训方式,采取项目带动、新老结对、轮岗交流、选送锻炼等培训路径,以“大培训”推动“大练兵”,全方位锻造地方志系统人的“精、气、神”振奋,业、识、才兼备的业务队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乡市方志部门坚持“重实干、重担当、重实绩”导向,在编纂重大专题志鉴、期刊著述等业务工作中锤炼方志队伍的铁肩膀、硬脊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新乡市各县(市、区)志鉴成果中有多部志鉴获奖。在大项目、大工程的实际工作考验中,涌现出一大批业务骨干,为新乡地方志系统和地方志事业积蓄存储了丰厚的人才资源。人才队伍建设是全局化、长远化、创造性、革新性的系统工程,对人才建设、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其要义正在于彻底革除存在于方志工作者头脑中自我封闭、小圈循环乃至僵化呆板、固步自封的思想和方法局限。近年来,围绕人才队伍建设为主题,新乡市方志系统大兴求新求变、务实务精之风,以“大交流”为主线,以理论研究和“内引外联”为牵引,全面营造大学习、大讨论氛围,全面倡导大视野、大格局境界,为地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扫清障碍。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新篇章贡献方志担当、方志智慧、方志力量!打铁还需自身硬,准确、翔实的地方志资料是弘扬方志文化的基础,因此地方志工作者必须精益求精,打造精品意识,提高精品工程,切实保障地方志成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提升方志文化影响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方志工作,翔实、准确地反映在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的发展情况。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全国各地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定,结合各地实际,从研究、编纂、应用、推广等方面着手,制定合理的工作推进办法,切实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快速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以大量文字资料为主的方志成果已无法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实用性不强。方便快捷、生动有趣是影响人们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地方志必须与时俱进,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并存,满足各年龄段、各文化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按照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分类整理志书年鉴等资料内容,做成口袋书、行业志书等专著,方便读者快速查阅,通过实物模拟复原地情地貌,让观众更直观清晰地感受到了解区域状况,将保存的口述音频和视频再创作,以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人们的目光。

六、积极改建完善地方志数据库

由于地方志数据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对人力、技术、资金等硬件设施,以及管理、运营等软件设施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地方志机构、科研院校的支持和配合。要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和统筹设计,包括平台架构、数据接口等,避免各地开发不同平台,平台架构、数据接口不一致,形成数据重复,浪费资源。方志资源涉及面广、数据量大、整理难度大,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人员配备,同时统筹协调各单位各部门,打破相互之间的数据壁垒,真正意义上实现数据共享。各级地方志机构应当将数据库和数据平台理念引入到组稿编修、资料保存、开发利用等工作环节中,探索建立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实现共享共建工作模式。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方志作为传承了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机遇与挑战,不能固步自封。地方志工作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方志文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才能开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