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新乡党史方志网 > 平原省记忆 >

平原省概览

来源: 浏览:31 时间:2024/5/6 分享:

 

一、中共平原省委旧址概况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位于新乡市和平路中段的卫河之滨北岸,坐北朝南,东临市黄河宾馆,南临卫河,西至和平路,北临荣校路。

1948年11月新乡市人民政府在新乡县小冀镇成立,时属新乡专署。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通令:华北已全部解放,为适应大规模生产建设的需要,成立平原省。8月20日,平原省正式成立,驻新乡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原省由中央直接领导。辖新乡、安阳、湖西、菏泽、聊城、濮阳等6专区。共辖58个县和新乡、安阳两个市。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建制撤销,将新乡、安阳、濮阳3专区划归河南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新乡市为河南省省辖市。平原省的历史,虽然仅有短暂的三年多时间,但在治黄防汛、筑堰固堤、兴修水利等方面做了基础性的治理工作,为日后根绝黄河水患、变害为利的大规模综合治理争取了时间,提供了经验借鉴,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的实践却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有能力领导人民改变旧世界,而且有能力领导人民建设新世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使中国逐步走上繁荣昌盛的新道路。

二、 历史沿革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建于1949年至1950年,1952年11月原平原省撤销后,由新乡地区行署接收,第二年成为河南省委党校。1959年11月划党校西部平原省省委旧址主楼为豫北宾馆。中共平原省省委旧址自1950年建成至今已经历十余年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建筑群现存建筑有主楼一座、辅楼四座,坐西朝东。主楼为平原省省委首长办公楼及省委办公厅办公楼,平面呈“十”形,占地面积1242.64m2,建筑面积为4056.08m2,其主体建筑主楼分为两部分,中间部分为四层平屋面,两边为三层平屋面;两侧次楼为两层坡屋面。通长84.74m,主楼一层地面、楼梯间、卫生间及次楼地面均为水磨石,次楼楼梯间及二层以上地面为木地板。四座辅楼分别是原中共平原省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统战部办公楼。四座辅楼结构、形式相同,平面布局呈“凸”形,每座占地面积597.77m2,建筑面积814.51m2,除中间主体及楼梯间为两层平屋面,两侧均为一层坡屋面。屋面瓦均为红色机制波形瓦,外墙为青砖清水墙,属于典型50年代仿苏式建筑风格。中共平原省省委旧址是平原省时期现存于新乡的唯一代表性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及文物价值。2006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和2020年,申请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对平原省委旧址进行了修缮。

三、文物建筑结构形式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建筑群现存建筑有主楼一座、辅楼四座,辅楼位于主楼东部,沿主楼南北分别布置两座,建筑群坐西朝东。其建筑结构形式分别为:

3.1主楼:建于1949年至1950年,坐北朝南,总平面呈“十”形,主楼总长84.5米。总宽18.05,主楼由两部分组成,中间部位高四层平屋顶,总高度16.51米;一层正立面为三间大门,大门二层以上竖向分隔六间,每间每层采用6扇玻璃窗。一层门上设钢筋混凝土悬挑雨棚,正面入口处设4级踏步,水磨石地面,水磨石地面两侧置花坛。入大门为大厅,大厅正面设砖砌影壁墙,影壁墙后为双跑主楼梯由一层至四层,主楼南北设三层转角平屋顶建筑,总高12.07米。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建筑,部分地面采用木龙骨上铺木地板。主楼两侧为配楼,由主楼大厅进入南、北配楼,配楼高二层,屋面采用红机瓦三坡屋顶,总高13.03米。配楼结构采用双面房内走廊,其中南面八间;北面八间,北面包括男女卫生间及端部间楼梯间。后人在西配楼的北侧又增建房屋五间。主楼装饰部分多为木构件吊顶,如:房间内部屋面及檐口出檐部分采用木结构;主楼楼梯间楼梯扶手采用砖砌,外粉混合砂浆遮挡,砖砌上部为木扶手,主楼梯间二至四层及南北两侧楼梯做法相似。主楼门窗均为较规则的木门窗。

3.2辅楼:辅楼四座,位于主楼南部,沿主楼南北轴线南端分别布置,建筑坐北朝南,本次维修设计将四座辅楼顺时针编号,分别为西北辅楼为1号,东北辅楼为2号,东南辅楼为3号,西南辅楼为4号。四座辅楼的建筑结构形式较为相同。具体建筑结构形式:
        1号辅楼建筑结构形式:1号辅楼建筑由主楼及两侧配楼组成。平面呈“品”字形,坐北朝南,总长50.42米,总宽17.89米。其中主楼为二层青砖砌筑,屋顶为4坡红机瓦顶。主楼总高11.17米,主楼南北分别置配楼,配楼总高7.05米,青砖砌筑,屋顶为二坡红机瓦顶。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内部一层水磨石地面,二层为木龙骨上铺木地板,室内顶部为木桁架,木龙骨及木板条,外粉白灰麻刀浆刷白。门窗均为较规则的木门窗。1号与4号楼间,后人增盖三层平顶建筑一座,用于连接1号与4号楼。

2号辅楼建筑结构形式:2号辅楼建筑由主楼及两侧配楼组成。平面呈“品”字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结构做法同1号辅楼。在2号与3号楼间,后人增盖三层平顶建筑一座,用于连接2号与3号楼。

3号辅楼建筑结构形式:3号辅楼建筑由主楼及两侧配楼组成。平面呈“品”字形状,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结构做法同1号辅楼。

4号辅楼建筑结构形式:4号辅楼建筑由主楼及两侧配楼组成。平面呈“品”字形状,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结构做法同1号辅楼。

四、文物建筑价值评估

          4.1   历史价值

该建筑群作为原平原省时期遗存在新乡的唯一一处代表性建筑,是新乡市人民的骄傲,它有力的证明了新乡这个城市在共和国上的重要地位,也为研究新乡特定历史时期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4.2  科学价值

该建筑具有五十年代建筑的典型特征,每间房屋顶的顶角线做工精细,一丝不苟,每间房四角均有精美的透气孔,屋面瓦为机制波形瓦并刻有当时五十年代瓦厂名称和编号,门为木制玻璃门。是新乡市遗存的现代建筑中保存最大的一组近现代建筑群,为我们研究近现代文物建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4.3社会价值

由于该建筑特殊的历史地位,其维修后作为展厅向观众开放,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知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宣传阵地,使其成为公民接受爱国教育的最佳课堂,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增强群众的爱国主义意识。加上周围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陈列展览,可以吸引全国及本省、市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有力的推动了新乡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新乡经济的腾飞。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建筑群作为原平原省时期遗存在新乡的唯一一处代表性建筑为世人瞩目,成为光芒四射的重要革命纪念地。近年来已成为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新乡市人民的骄傲,它有力的证明了新乡这个城市在共和国上的重要地位,也为研究新乡特定历史时期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近现代红色建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由于该建筑特殊的历史地位,其维修后作为展厅向观众开放,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知识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宣传阵地,使其成为公民接受爱国教育的最佳课堂,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增强群众的爱国主义意识。